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3、試述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及其相互關系。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三者的相互關系是:黨的建設是核心,統一戰線以武裝斗爭為支柱,武裝斗爭以統一戰線為基礎;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基本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1)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的關系。當黨的政治路線是正確地處理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或被迫分裂著統一戰線的問題時,黨的發展、鞏固和布爾什維克化就前進一步;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系,黨的發展、鞏固和布爾什維克化就要后退一步。只有切實加強黨的建設,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黨才能充分認識到在各個不同階段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推動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并在統一戰線中始終堅持獨立原則,實行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充分發揮黨的干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增強統一戰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科學地總結統一戰線的經驗教訓,促進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2)黨的建設和武裝斗爭的關系。當黨能正確處理革命武裝斗爭問題時,黨的發展、鞏固和布爾什維克化就前進一步;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這個問題時,黨的發展、鞏固和布爾什維克化就會后退一步。只有切實加強黨的建設,黨才能在極端的白色恐怖下,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不動搖,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高舉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旗,揭開中國革命新的一頁;才能從實際出發,走上符合中國國情要求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并且認真研究和解決相關的重大問題,創建一塊塊革命根據地,并使這些“星星之火”逐步成為“燎原之火”;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素質和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的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從而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建立奠定堅強的武裝力量的基礎。 (3)統一戰線與武裝斗爭的關系。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都密切聯系于武裝斗爭這一形式,離開了武裝斗爭,離開了游擊戰爭,就不能了解黨的政治路線。黨的政治路線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武裝斗爭。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因此,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如果黨不在聯合資產階級時又同它進行堅決的、嚴肅的“和平”斗爭,黨就會瓦解,革命就會失敗;同樣,如果黨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大資產階級分裂時,不進行堅決的、嚴肅的武裝斗爭,黨也會瓦解,革命也會失敗。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大資產階級分裂時,不進行堅決的、嚴肅的武裝斗爭,黨也會瓦解,革命也會失敗。 4、試述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和條件。 毛澤東于1928年底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中,從理論上論述了中國紅色政權發生、發展的原因和條件。 (1)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國。一方面由于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基本的經濟形態不是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是自給自足的地方性農業經濟,中國廣大的人力、物力資源不在城市而在農村,農村可以脫離城市而獨立存在,這就為紅色政權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國政治發展不平衡,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實行的劃分勢力范圍的政策造成了軍閥割據局面和連綿不斷的軍閥混戰,為中國革命提供了生存發展的廣泛空間,使紅色政權能夠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發生、堅持和發展起來。 (2)國民革命政治影響的存在,是紅色政權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客觀條件,因此,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存在的地方,是國民革命時期受到革命洗禮、并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的地方。 (3)全國革命形勢繼續向前發展,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又一客觀條件。由于國民革命失敗后,引起中國革命的社會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解決,而且隨著帝國主義和國內各派軍閥之間的矛盾以及它們與人民大眾之間矛盾繼續發展,為紅色政權的長期存在和發展、并最后奪取全國政權創造了條件。 (4)有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必要的主觀條件。 (5)共產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和各項政策的正確執行,是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發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證。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山東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